首页 > 法律知识 > 正文

全国近半省份现高温 您拿到高温补贴了吗

法律知识 2年前 (2023-06-15) 浏览 152

全国近半省份现高温 您拿到高温补贴了吗插图

高温补贴的法律渊源

国家安检局会同卫生部、劳动保障部以及全国总工会颁布的《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2012年)中,其第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高温天气从事室外露天作业的以及不能采取措施将工作场所降低到33℃以下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不得用防暑降温饮料充抵高温津贴。

高温补贴不同于防暑降温费。高温补贴针对的是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这类人群除了能领取高温津贴外,还可以领取防暑降温费。防暑降温费针对的是暑期在岗的企事业所有劳动者,可以是现金支付,也可以是发放物品,而高温补贴只能以货币形式发放。

高温补贴该给多少

目前,全国没有统一的高温津贴标准,各省份根据各地的自身情况来制定高温津贴标准。据统计,2014年已有25个省份公布了发放标准,发放条件不尽相同。

在实行津贴月补的省份里,山西省240元,上海、江苏、福建、辽宁200元,广东省150元,湖南省150元以上,广西省100元-200元,北京室外露天作业不低于180元,室内温度在33度以上,不低于120元。

在津贴日补的省份里,天津24元,湖北12元,四川8-12元,新疆10-20天,安徽10元以上。重庆条件最为严格,根据温度范围,将补贴标准细化,温度差两三度,津贴标准就会不同。

目前公布标准的省份中,发放时长多以4个月为主,也有部分省市是按照高温工作日天数发放。北京、湖南、山西等地发放3个月,重庆发放半年,海南由于气候的特殊性发放7个月。

高温补贴成“镜中月”

全国许多城市针对高温天气曾发布紧急通知或规定,但是执行起来并不尽如人意。专家指出,多数企业至今落实不到位,八成劳动者难以足额拿到高温补贴。

标准定得越高的地方,越有可能在招商引资中处于竞争劣势,结果可想而知,高温津贴会出现“竞低效应”,有的省市“高温津贴”每月仅有百元左右,几乎没有多少实用价值,完全与高温作业这样的健康风险不相匹配。

处于弱势的个人劳动者不大可能为每月百元左右并仅能在每年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内享受的高温津贴,而与用人单位展开维权之战。有关劳动监督部门也不大可能为个人劳动者百元左右的利益而主动绕过“不告不理”的响应式执法。

邦邦有感

广大劳动者在酷暑难耐的三伏天辛勤工作,“高温津贴”是大家理应享受到的福利,然而,不少劳动者却根本无法享受到这份福利,面对如此尴尬的现实困境,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绝不能对相关企业姑息迁就,必须要通过严厉的处罚为企业戴上“紧箍咒”,从而引导广大用人单位能够自觉地维护好广大劳动者的的权益!

- END -
- 0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