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房产纠纷 > 正文

中国楼市4.0时代很快到来 更多人能买得起房子?

房产纠纷 2年前 (2023-08-02) 浏览 137

中国楼市4.0时代很快到来

3D打印建筑是一种全新的建筑方式。与传统建筑行业相比,3D打印的建筑不但建材质量可靠,还可节约建筑材料30%-60%、缩短工程施工工期50%-70%、减少人工50%-80%……据测算,3D能在24小时内能打印出10幢200平方米建筑。今后,在建筑工地上将不再是人来人往,只需几名技术人员,按照设计师的设计要求操控3D打印设备定制打印就好,能一次性完成建造构造。

这一切听上去像是天方夜谭,但一切就近在眼前。麻省理工大学(MIT)已经宣布研制出整套3D打印材料,可以完整打印出一栋建筑物,所有内部装饰也可以完全打印,完全按照住户自己的意愿设计。

中国楼市4.0时代很快到来 更多人能买得起房子?插图

乌克兰初创公司PassivDom最近创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3D打印,且能够自给自足的房子。它的创新之处在于100%能源自给自足,不用使用任何燃料、水管或者电网线路。不管您生活在海滩还是北极,这种家庭住房都能适应周围的环境需求。

3D打印房子完全符合可持续观念,材料非常耐用,还有40年的保修期。原材料包括碳素纤维、玻璃纤维丝、聚氨酯以及树脂,所有材料都很容易回收利用,而且不会生锈或是腐烂。房子的结构并不包含地基,所以整体可以移动且易于组装。正如他们在官网上写道的:“可以让你在山区、森林、海边享受5星级酒店中的舒适环境和生活。”

俄罗斯也利用3D打印出一栋公寓,耗时24小时,花费1万美金。最值得注意的是这栋建筑是现场打印的,并不是在实验室完成再搬到某个地方。这为3D打印建筑提供了更多便利性。

3D打印建筑代表了未来房地产市场发展到的新趋势,谷歌已经宣布将在多伦多开始实验。迪拜更是明确表示,到2030年,当地1/4建筑物将由3D打印完成。

中国在3D打印建筑方面也不甘落后。早在2016年8月23日,国家住建部发布《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其中规定“积极开展建筑业3D打印设备及材料的研究。结合BIM技术应用,探索3D打印技术运用于建筑部品、构件生产,开展示范应用。”这意味着,3D打印建筑技术在我国建筑行业的推广应用得到了国家的鼓励和认可。

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院长陈晟表示,采用3D打印技术,将让更多人买得起房子,而且,今后顾客不但可以定制家居,还可以定制个性化的房子,打印各种异形构件,做到一套房一张设计图。

盈创建筑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已经宣布,与国内著名房地产公司合作,即将在宁波、苏州等十余个城市,全面开发由3D打印建筑构成的小区。从此,3D打印建筑技术开始迈向产业化,未来,中国有望进入“房地产业4.0时代”。

影响房价的因素有哪些

货币取代人口,成为楼市资产泡沫化的首要因素。上半年人民币贷款新增7.53万亿,同比多增近万亿,刷新2009年创下的半年新增贷款历史纪录。考虑地方债务置换,去年以来实际信贷增速为15%至17%,远超13%的信贷增速目标。上半年,楼市资金面有四个数据值得关注,一是个人房贷占总贷款16.3%,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二是全部新增贷款中,个人房贷占41.3%,为2011年至2015年平均值的两倍,二季度占比更是超过50%;三是根据融360平台监测,7月全国首套房平均利率4.44%,再创历史新低;四是房企发行公司债4900亿,达到去年的1.14倍,平均利率为5.09%,创历史新低。

国企占用了相当数量的社会融资,但利润连续17个月下滑(上半年利润下滑8.5%),创连续负增长的历史纪录。上月政治局会议明确,深化国有企业和金融部门基础性改革是去产能和去杠杆的关键。由此,信贷向消费领域转移的趋势会强化,即制造业“去杠杆”、个人消费领域“加杠杆”。同时,不良贷款已连续17个季度上升。借助地价房价上涨,银行扩大地产领域贷款,不仅能做大正常贷款分母,降低短期不良资产率,还可稳定抵押物价值,延缓潜在不良贷款率的上升。

地方政府调控不力是楼市资产泡沫化的第二个因素。2014年确立因城施策的调控主题后,中央一直强调,地方要发挥调控主体责任。但面对房价地价暴涨,各地的调控政策仍不到位。例如,控制“地王”,由于一些地方不想失去可观的土地出让金,于是就出现了治标不治本的“熔断”,无怪乎央媒屡屡发出“遏制地方政府炒地”的严厉措辞。再如,厦门房贷新政因行政损耗无疾而终、合肥限购难产等。另外,多次强调的“去库存”与城镇化结合,但一些地方以“去库存”做大旗,将楼市刺激做到极致,而户籍改革、公共服务均化等却几无进展。楼市在供给端没有“做实”,在政策刺激下需求端膨胀,泡沫化就是唯一结局。

购房“加杠杆”是楼市资产泡沫化的第三个因素。居民对未来通胀的预期很强烈,而房屋成本包括地价、建材、人工等,这些都按市场价格变动,决定了住房是对冲通胀的优选。加上通胀预期下储蓄明显缩水,未来不确定性支出、养老支出增加,储蓄养老演变为“买房养老”。另外,房贷利率降至历史最低,保值增值的买房让杠杆最大化成为选择,杠杆率(房贷余额/存量住房价值)由2014年的15%快速升至今年6月的近40%。而杠杆率快速攀升,往往是楼市泡沫化最重要的表征。

- END -
- 0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