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婚姻家庭 > 正文

丈夫因轻信朋友大肆举债 被判刑后债主将妻子告上法庭

婚姻家庭 2年前 (2023-07-28) 浏览 160

案情简介:丈夫因轻信朋友大肆举债

某是一名商人,因为生意关系结识了一名朋友。该朋友向王某虚构自己父亲是日本的大富豪,不幸于2011年4月福岛大地震中去世,留下了价值高达数亿美元的遗产。该朋友声称,在日本继承遗产要缴纳遗产税,不过自己手头资金不足,希望王某能帮忙借款,并承诺继承遗产后给予丰厚报酬。王某在之后的一年半时间内陆续给了这个朋友100多万,为此他向周围其他朋友大肆借债。王某的这位朋友最终以诈骗罪被公安机关抓获,并被法院判刑。然而这些钱早已被挥霍一空,难以追回,债主便以夫妻共同债务的名义,将王某的妻子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不是夫妻共同债务,应当由王某独自偿还100多万元的本金以及相应利息。

法院审理认为,李某与王某之间虽未正式签订书面借贷合同,但从其提供的相关转款凭证,并结合在案的刑事判决书所认定的相关事实分析,可以认定李某与王某之间存在事实上的民间借贷关系。但是本案所涉及款项,均由李某账户直接转账至王某银行账户之中,并未由王某妻子张某经手,亦无证据证明张某知悉该笔借款,由此推断该笔借款不属于王某夫妻共同举债的合意。另外,从张某提供的工资收入情况分析,其并没有必要因个人或家庭生活进行大笔举债,也未从该笔借款中获得收益。最终,法院认为,李某借给王某的借款不属于夫妻共同生活、经营产生的债务,遂依法做出上述判决。

律师说法:因被诈骗等原因而举债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如何认定夫妻共同债务,需把握两个大前提,即“有无举债合意”和“是否共享利益”,二者缺一不可。

一方面对于夫妻双方来说,如果一方在外举债不告知其配偶,而所借款项又未用于家庭共同生活,此种情况下,要求债务人的配偶举证证明其不知道该债务的存在几乎不可能。因此,在此类案件中,债务人的配偶只能想方设法证明债务人所借款项没有用于其家庭共同生活,虽然同样困难,但终究仍然有其成功的可能性,比如本案中,妻子张某证明自身有独立经济实力,且能够证明资金往来发生在极短时间内,且流向第三人,很明显未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由此,妻子张某的抗辩理由自然被法院所采纳。

以上就是“丈夫因轻信朋友大肆举债 被判刑后债主将妻子告上法庭”的案情介绍,您了解了吗?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问题,您可随时咨询网站专业律师。

- END -
- 0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