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债权债务 > 正文

债务人欲利用多音字逃避债务,欠条上写还欠款两万元

债权债务 2年前 (2023-08-26) 浏览 157

由于“还”是一个多音字,有(huan)的读音,表归还的意思;有(hai)的以上,表仍然的意思。债务人欲利用多音字逃避债务,在记账本的欠条后添加了一句“还欠款20000元”。

案情:还欠款两万元

王某家住常州某镇,在当地开了一家建材装潢店,李某是一个搞装修的包工头,经常在王某的建材类购买装修材料,两人生意做了有一年。李某买材料先记账,一般两个月结一次。2012年1月初,李某对货款经结算,李某在王某的记账本注明:今欠王某34000元。李某说,有一笔装修款要在春节前才能拿到,到时一并付清,王某表示同意。春节前两天,李拿来14000元,说剩下的钱过几天就付。王某提议,先出张收条吧。李某嫌麻烦,条子多容易丢,就直接在记账本的欠条后添加了一句“还欠款20000元”。可直到春节过完,李某也未结清剩余款项。2012年8月,王某起诉至当地法院,要求李某归还剩余20000元货款,李某表示已还20000元。。

结果:法院最终判决李某归还王某20000元欠款

法院经过调查案件事实,最终判决李某归还王某20000元欠款。

律师分析:

由于“还”是一个多音字,有(huan)的读音,表归还的意思;有(hai)的以上,表仍然的意思。那么本案中的“还”应当怎样理解呢?可以概括为以下:

1、本案中,王某和李某存在买卖关系,王某提供装修材料给李某,李某定期结算货款。因此,在李某出具的欠条中,不管李某是还了20000也好,还是归还14000也罢,李某是负有还款的举证义务。如李某举证不能,便应当承担不利后果。具体到本案中,如李某主张已经归还了20000元,则应当提供相应的还款证明,如银行提款记录、转账记录等。借款纠纷也是一样,出借人只要在借出款项后,是否归还借款、归还多少借款都要有借款人承担举证责任。

2、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如果一方提供的用词可合理得出两种理解时,应选择不利于用语提供人的解释。本案中,该“还欠款20000元”系李某书写,因此但该用词既可以理解成以归还20000元,又可以理解成还有20000元欠款时,应当作出不利于李某的解释,即李某仍然有20000元欠款未还。

- END -
- 0人点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