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效果
特别提示:根据2017年3月15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已于2017年10月1日起生效。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由两年改为三年。出借人的债权超过三年诉讼时效的,该债权失去了法律的保护。出借人应当在诉讼时效届满前及时向借款人进行催要。
案例:张某在1999年借款10万元给吕某,吕某出具借条约定在2001年还款。后张某多次进行催要,但吕某一直以各种理由拒不还款。2015年初,张某将吕某起诉至某区基层人民法院。吕某抗辩称已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因此主张自己无须返还上述债务。
法院判决: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与吕某之间存在出借及收到接到款项的事实,其二者之间的民间借贷关系成立并且生效。本案的争议焦点在于吕某是否能够以债务已经经过2年期间导致张某诉讼时效经过而丧失追偿权。法院认为张某因多次向吕某催要借款的行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中断的事由,因此该案件以诉讼时效被中断诉讼期间并未超过法律规定期间为由依法支持了张某的诉讼请求,判决张某胜诉。
【律师提示】注意保护您的诉讼时效
实践中,很多出借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不能够及时进行诉讼,从而承担了极高的丧失债权追偿权的风险,那么如何规避因超过诉讼时效限制而导致债权人丧失追偿权呢?即通过通过债权人的合法行为导致诉讼时效中断,并注意对这些行为的发生保存证据。
所谓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诉讼时效因提起诉讼、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或者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而重新计算的法律规定。诉讼时效的中断没有次数限制,以最后一次中断的证据为准,但必须切记的是,诉讼时效不管中断多少次,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不得超过20年。
上述案例中诉讼时效因张某提起诉讼、提出还款主张或者一方同意履行债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虽然该案中张某起诉时与发生距借款时间已经间隔十几年,但因张某屡次催要借款的行为导致了诉讼时效中断,因此张某的诉讼请求能够得到法律的支持。
总结此文诉讼时效中断的法律规定,并不是希望出借人怠于行使自己的债权,法律不保护躺在权利上睡觉的人,对于民间借贷债权,如没有非常特殊的情况,应及时行使自己的诉讼权利。如果超过诉讼时效起诉,就会产生债权得不到法院支持的不利法律后果。司法审判中,不乏这样因超过诉讼时效而导致巨额借款损失的惨痛教训,望各位警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