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假孙子诓养老房 什么情况下合同可撤销
被假孙子诓养老房
3月4日上午,96岁的抗战老兵常卫老人举着写有“孙子,还我房子!”的牌子。他身后86岁的郭奶奶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常卫老人,1921年7月1日生。1938年投身革命,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我们住了近60年的房子,一夜间成人家的了?”两位老人非常不解。一位经历枪林弹雨,戎马一生,荣誉无数的抗战英雄,为什么会举牌隔空喊话孙子呢?
2016年4月,老人孙子神秘失踪。“走前,他不仅席卷了爷爷奶奶的现金、身份证、银行卡、户口本、退休证、甚至连老人的勋章都顺走了。更让我们没想到的是,我父亲的养老房子也被抵押出售了。”老人的女儿说。老人的房子就在距离西湖不远的松木场铁路新村,建筑面积约125平方。
老人女儿介绍,事发后他们紧急挂失了银行卡,补办了身份证,等帮老人补办户口本时,才知老人的养老房已变更到一位叫“张鸿福”的陌生人名下。老人户口本无法在原有房子上补办。“我成了黑户口!这房子是我1958年担任上海铁路局建设处长时参与设计,亲自监工建造的,我为此倾注的心血和感情是难以忘怀,这里面有我们一家人的美好回忆……”老人说。2016年4月11日,二老委托律师起诉孙子,要求法院撤销房产转让,将房产权收回。同时,律师申请保全该房产。4月14日,西湖区人民法正式立案。三个多月后,2016年7月25日,法院做出判决,同意二老的诉讼请求,依法撤销老人跟假孙子的房屋转让合同。
法院认为,常卫老人签订房屋转让合同时存在重大误解,涉案房子在杭州市中心地段,且系学区房,房屋面积124、52平方米,市场售价远远高于双方约定的10万元转让价,涉案房屋属于常卫老人仅有的房屋,将其低价出售给被告,显然不符合合同公平对价的一般交易习惯。且被告假孙子也无证据证明其支付了购房款。既然房产转让被撤销,应该顺势而为,将房产再转回给二老即可,但假孙子一系列的动作却让常老爷子要房之路依旧坎坷不断。
什么情况下合同可撤销
可撤销合同,就是因意思表示不真实,通过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行使撤销权,使已经生效的意思表示归于无效的合同。下列情况下合同可撤销:
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所谓重大误解,是指误解者作出意思表示时,对涉及合同法律效果的重要事项存在着认识上的显著缺陷,其后果是使误解者的利益受到较大的损失,或者达不到误解者订立合同的目的。误解直接影响到当事人所应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所谓显失公平的合同,就是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的使当事人之间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严重不对等的合同。标的物的价值和价款过于悬殊、承担责任、风险承担显然不合理的合同,都可称为显失公平的合同。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对方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